新闻动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三联三引三实” 绘制乡村振兴三色图

发布时间: 2023-11-07 09:42:58

作者: 徐寒、黎红源

来源: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立足学院特色和优势,以红色党建为引领、绿色产业为依托、蓝色科技为抓手,“三联三引三实”绘制乡村振兴三色图,力求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非常关键。而农村人才匮乏、产业薄弱、人口外流等问题严重,并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困境和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在定点帮扶地——茂名信宜平塘镇,清远连州巾峰村、青石村、新塘村,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聚焦科技建设智慧农村,充分发挥学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开展定点帮扶、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做法与经过

以红色党建为引领,突出“联”字

乡村振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立1支由支部书记为领头雁、“‘双带头人’+农村科技特派员+师生党员”为雁阵的乡村服务队伍,将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乡村振兴中,推动乡村振兴行动强基础明方向。

党建“联”建。与茂名信宜市平塘镇签订党建结对联建协议,根据校地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双方将坚持党建引领业务,结对共建为平塘镇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在党建理论研究与宣讲、党建资源成果共享、村级党建指导与培训、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

党员“联”学。聚焦“学思想”,服务队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等内容在马安村、厚垌村等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平语近人”微党课进乡村、进村入户宣讲等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教师-学生-支部书记-村民四个角色分享心得体会、观看视频等方式,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基层农村的寻常百姓之家,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资源“联”享。服务队充分利用学院及校企合作资源,定期向平塘镇捐赠物资,携手镇村开展“党建+积分超市+基层治理”工作模式探索,让“积分超市”成为带动乡村治理、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村民更多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

6359314.png


以绿色产业为依托,瞄准“引”字

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坚持在党建工作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乡村振兴行动实举措重成效。

“引”智到田。服务队多次走访对口帮扶村乌榄种植基地、综合养殖试验场、蜜蜂养殖合作社、鸡枞菌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分期分批组织20余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了解和发现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黑榄品种选育、老树改良嫁接、病虫害防治,蔬菜出现烂根、黄叶、整株枯萎等问题,对田间管理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种植科学化水平。

“引”农入网。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服务队联手行业企业专家进行电商科技培训,结合平塘特色“竹、榄、蜜”特色产业、连州鸡枞菌养殖开展直播培训4次,邀请有学习电商需求的企业职工及新型职业农民近300名观摩直播带货实战演示,以点带面,提升镇域企业电商全渠道运营能力,引导带动现有劳动力参与直播及短视频等新业态就业。

“引”技下乡。为助力平塘镇打响“榄”品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服务队邀请澳门工艺美术大师、澳门明辉实业有限公司及心语珠宝(珠海)有限公司等,走进榄雕加工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镇域黑榄雕刻产业发展给予了嵌入珠宝元素与材料为榄雕工艺品提质增值、拓展榄雕耳坠吊坠等产品系列与市场空间等专业化建议,尝试开展销售渠道合作,将平塘特色工艺品推广至港澳及海外市场。

6359315.png


以蓝色科技为抓手,聚焦“实”字

机器人学院教工党支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向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转化,推动乡村振兴行动暖民心见成果。

做“实”科研。面对市场上大多数农业监测设备存在成本高、安装难、不易操作、无效数据多、监测精度不够高、缺乏实时监测等,学院师生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创新,研制出“农云阁”检测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农田监测;针对鸡枞菌采摘耗时费力问题,学院师生研制出“鸡枞菌自动采摘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便利性和效率性,实现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突破。

做“实”培训。结合农业专业合作社、镇域龙头企业的需求,以融入三农政策宣讲、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元素的智能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等智能技术应用内容为主,选取农业无人机、农业采摘机器人、智能终端、激光雕刻机等农民实用性强的实训载体,面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计17场,培训540余人次技术技能培训活动,以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做“实”服务。用无人机对定点帮扶村村容村貌进行航拍,为村集体开展产业长远规划、招商引资、旅游经济、防汛减灾、村居治理等工作提供直观、清晰的航拍影像成果6个。开展4场以“体验科技魅力 感悟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科技实践体验,融入爱国主义、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的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内容,激发农村儿童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营造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6359316.png


二、成效与反响

增强了思想引领力

支部全体党员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的热情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支部党建工作高度、精度、力度、亮度、深度得到有力提升,获省级样板党支部立项。


取得了五个阶段性成效

一是打响1个品牌。协助合作社开展logo形象、商标注册、产品检测、榄油加工设备调研与工艺改进等,平塘镇倒流村成功获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乌榄专业村;二是形成 1 个资源库。该资源库涵盖课件讲义、实操学习材料、题库、微视频、应用案例等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智能技术应用培训资源库;三是获批1个重点项目。支部一名党员成功获批广东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 《“竹、榄、蜜”采摘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及品牌塑造提升》项目;四是建立1个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鸡枞菌,建立了鸡枞菌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农户30余户,新增产值5万元;五是创新1种模式。探索线上线下协同以及化整为零“微培训”方式,形成包括日常对接联动、精准化的项目开发、灵活化的培训实施、贴心化的学员管理、持久在线的学习支持服务、客观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价反馈等内容的模式。


完善了“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体系

支部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党情国情教育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践行解决掣肘农业农村领域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如,针对玉米雄穗的自动实时计数问题难度较大且比较棘手,学院科研团队师生以第一单位在国际SCI顶级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为田间的自动计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制“农云阁”检测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农田监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便利性和效率性。学院1名农村科技特派员获得入选“2023年中国数字工匠年度人物”50强,1名农村科技特派员获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称号。3支学生团队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东赛区复赛中取得一金一银佳绩。学院相关的帮扶事迹获得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南方农村报等社会媒体报道 20 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