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东北师范大学: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优师计划” 师范生师德教育

发布时间: 2023-11-14 14:08:42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东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精神为指引,立足师范大学职责使命,发挥师范大学特色优势,将师德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落实“三大工程”,多措并举推进“优师计划”师范生师德教育。

开展“师魂传承”工程,强化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选择。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首批培养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六所大学之一,充分挖掘师范生立志从教、扎根基层,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典型事迹。一是推进“师魂先锋队”寻访,传承大爱师魂。我校在首届公费师范生入学后组建起“师魂先锋队”,十余年来学校在队员毕业后定期在贫困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寻访、持续追踪,将他们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集结成书,邀请优秀代表录制“师魂先锋”微视频,以榜样的力量做好师魂传承和师德养成,引导广大师范生练就扎实精湛的教师技能,育成燃烛吐哺的师德师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从教之志。二是传讲大师精神,两代师表共育。挖掘学校老一辈教育家成仿吾、“最美奋斗者”郑德荣等先辈的光辉事迹,组织“我和东师‘大先生’校园雕像传讲接力”,由学生作为故事讲述人,创作《东师传讲人》系列原创视频,传承“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系列视频分获省市思政微电影一等奖,工作项目获立中国科协学风建设专项支持项目。三是开展“鸿雁励学”,讲好师范故事。让已经毕业的师范生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大学时的求学故事、毕业时的就业故事和工作后的育人故事,鼓励引领师范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选择。

推进“砥砺品格”养成工程,打造具有东师特色的师德育人品牌。我校建校76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30余万名优秀教师,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在基础教育领域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我校围绕“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要求,面向振兴乡村教育的培育目标,升级推进“砥砺品格”养成工程。一是以文化人强化品格。紧密围绕回信精神,充分凝练学校76年来文化传承中的师德价值,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推进以“师德师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创作由我校学生作词作曲原创歌曲《师德公约》,在广大师生中唱响了新时代“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东师声音。创作以包头九中教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东师优秀校友陆家羲为原型的话剧《科学路上坚定的攀登者》,坚定学生“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崇高信念。二是以榜样力量激发品格。发挥身边可学可做的典范力量,邀请学校“郑德荣式好老师”,学校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参与录制《东师思政云课堂》,打造线上师德师风教育“微金课”,讲好身边的教书育人故事和学习回信精神的切身感悟。《东师思政云课堂》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超200万次,“东师思政云课堂”教育模式由吉林省教育厅面向全省推广。三是搭建平台内化品格。推进“桃李新枝”师德育成品牌活动,面向“优师计划”师范生,以回信精神为指引,通过建立特色师德育成档案,组织师德述职评议会等形式,引导新时代师范生立德修身,将师德从外在的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实施“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工程,坚定“优师计划”师范生立志从教的信心和决心。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坚持发展教师教育,80年代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当前,立足国家对“优师计划”师范生的新要求,对标“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面向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需要,我校全力推进“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工程,坚定“优师计划”师范生立志从教的信心和决心,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构建“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共同体。围绕教育实习、支教助学、红色体验和企业实践等形式,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二是推进“未来教育家”“乡村振兴、支教助学”计划。组织“万人百村”教育大调研实践活动,重点强化对国情教情的把握,在亲身体验中涵养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情怀,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投入到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