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徐州医科大学:突出“四抓四强”,筑牢宣传思想工作坚强堡垒

发布时间: 2023-11-30 15:07:13

作者: 彭怡然

来源: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机关第四党支部是由党委宣传部和社会科学处构成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肩负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担负着社科工作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职责。

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四抓四强”的工作法,不断在教育党员、服务师生、宣传学校上持续用力,取得实效。支部通过抓思想,增强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抓队伍,增强支部党员的干事本领;抓制度,增强支部党员的规范意识;抓融合,增强支部的协同能力,推进我校宣传社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抓思想,强党性,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

支部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创新理论学习形式,通过学思践悟,真正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

提高理论学习及时性。对照上级学校要求,认真制定支部学习计划,统筹落实学习安排。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制定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建立每周三下午教职工学习制度。扎实务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成效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41次。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考核中获评优秀多次。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宣讲报告会,做好中心组和教职工专题学习的安排。支部在统筹好学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切实抓好支部学习,积极营造支部学习的浓厚氛围,保证重要精神第一时间学、紧跟上级要求学。

创新理论学习新模式。支部构建形成了具有徐医特色的“三融合两提升”理论学习模式,将“政治理论、政策文件与业务知识”学习模块融合,实现教职工政治觉悟与业务能力两方面的共同提升。同时支部的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支部“领学—重点发言—点评—经验分享”的学习模式,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融合、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融合、坐着学与实地学相融合,在对话中学习、在指导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提升理论学习有效性。支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支部,注重理论学习的效果以及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支部以增强党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理论指导实践为目的,将重点发言内容由单纯“谈学习”拓展到“入头脑”,深入到“进工作”,讲述本次学习与工作中的联系与指导意义,通过经验分享的实际案例,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制度,强规范,提升党员的规矩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支部健全制度体系,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抓制度完善。结合校内巡查工作要求,完善教职工学习制度,让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新闻宣传“三审三校”制度,实现新闻发布前有审核、发布后有监管、出现问题后有整改;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建立舆情周报和月报制度,统计分析校内、国内和省市高校热点事件、舆情类别等,为学校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大力推进我校十六大领域育人任务,与党委组织部协同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二级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考核范畴,以考核促建设;对高水平成果、高级别项目提前进行培育;持续推进我校文明校园建设,连续三届获“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抓制度执行。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按时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查实问题短板,制定整改措施。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创新开展党课形式,在云龙湖开展诵读《之江新语》篇章,前往苏轼纪念馆开展实地教学,强调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开展“循足迹看变化·行走的党课”,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参观马庄村史馆、马庄香包文化大院、贾汪真旺馆、转型之路展览馆,学习“马庄经验”,了解贾汪从矿竭城衰到宜居新城的转型发展之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徐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潘安湖畔集体合唱《走进新时代》,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腾飞巨变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抓问题检视。支部接受校党委巡察,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来抓。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领导、牵头科室和负责人,按期整改巡察反馈各项问题。支部对照组织生活会上支部党员提出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落实问题整改。


抓融合,强协同,提升党员的工作格局

支部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不断提高支部在推动工作中的协同能力。

坚持与二级单位的联动。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工作中,借助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平台,统筹各二级单位的学习材料,制定每周学习内容。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顶层设计与统筹策划,建立与各二级单位协同机制,做到新闻事件宣传重节点、早谋划、强联动。深化与校外媒体的合作,围绕“这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开展专题报道,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中,加强对各二级单位的培训,完善舆情处置研判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增强部门的协同联动工作积极性。组织协调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十六个职能部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加强社科工作的协同联动,和相关二级学院或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就项目申报、过程管理、成果申报等进一步加强工作联动,服务学校社科人员的社科研究,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二级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

坚持与校内支部的联学。支部实行在机关支部之间、机关支部和学院支部之间联合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与学工部门支部、二级学院支部开展联学,进一步了解学生、辅导员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做好新闻宣传和社科研究提供基层意见和建议。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的联建,加强对思政育人的理解和对宣传、马院联合推进育人工作的机制。联学联建,既推进了业务工作的提升,又开展了调查研究,增进了与基础单位的联系,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思想之基,智慧之源。

坚持与校外支部的联建。支部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战斗堡垒,充分发挥江苏省文明校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开展,与沛县鹿楼镇姬庄村签订“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协议,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借助联建,支部进一步了解姬庄村在乡村文明建设的困难和需求,并将在未来的合作中发挥学校和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通过双方的携手共建,将校地文明共建做得更好、更实,增强乡村人员的健康意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要。


抓队伍,强本领,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

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支部始终把教育党员、关心党员、服务党员成长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谈心谈话、专题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的工作水平。

谈心谈话解党员之困。支部用好谈心谈话制度,增强谈话的经常性和针对性,通过谈心谈话,交流学习体会,沟通意见建议,接受批评指正,使谈话成为沟通思想、解决问题、激发动力的法宝。支委班子成员注重党员教育,围绕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聚焦干部提拔选任、年终考评、岗位调整等节点,有效开展党员思想交流。结合党员政治生日,深入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使支部党员在谈心谈话中增加感情,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

主题培训强党员之能。支部注重宣传队伍、社科研究队伍、舆论管控引导队伍、学习督导队伍的构建培养及工作成效,形成了包括网评员、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团在内的宣传队伍系统,努力打造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组建首批校级网评员队伍,遴选并调整了全媒体监测队伍,整合现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作为主站舆论场的核心,做好舆论管控引导工作。选聘科级干部为党委观察员,参与中心组学习观察、教职工学习督学、组织生活会观察等工作。参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聆听“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主题报告,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接受“知青情·知青理·知青魂”现场教学,学习以“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为代表的延安精神原生形态,了解刘志丹等陕北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血脉。参加“感悟初心学思想,强化党性建新功”暑期实践研修,通过真切的实践体验、珍贵的文物影像资料、生动的现场教学、深刻的讨论交流,看、听、学、悟、思,深入考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生动实践,用心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伟大实践。

服务发展显党员之才。支部党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宣传的正面引导,聚焦师德师风、先锋榜样、标杆支部建设,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工作。承接学校、基层组织重大活动的宣传策划、新闻拍摄、稿件编写,开展对基层单位宣传工作的指导。坚持讲好徐医故事,树立徐医品牌形象,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徐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度和美誉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开展调研沟通,动态掌握学院科研状况与诉求,修订完成学院领导班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方面任期考核指标体系,做好激励与考核的双重导向,通过平台聚合、拉动不同的社科研究群体,促进社科高级别项目、高质量成果的持续产出。


形成“四个坚持”,指导支部工作开展

坚持不断学习第一要务。宣传部和社科处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求,不勤于学习,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就无法领会政策的内涵,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求,做到了及时跟进学、紧跟要求学习,以扎实的理论水平鉴别新闻中的谬误,引领全校的理论学习,指导教师的社科研究。

坚持“身份教育”成为常态。支部始终把党员政治生日作为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日卡片、短信祝福等形式,嘱托党员不忘入党初心,一心为党和人民工作。支部成员陈丽老师在政治生日时回忆在校报的20年工作经历,分享工作经验,感受到党组织带来的温暖,真正让活动触及了心灵,既是有感而发,也为年轻党员树立了榜样。

坚持实践体悟锤炼党性。支部始终注重通过党日活动开展支部成员的思想教育,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与考察研修,让支部成员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领悟到党的宣传工作和社科研究在推进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到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能永远不脱离人民,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师生的信赖。

坚持实际行动服务基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宣传部与社科处合署的服务型党支部,支部在服务师生的实践中实现最大价值。围绕作风建设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走进基层与加强支部内部沟通相结合,支部切实从思想上牢记为民服务宗旨,解决支部同志、基层单位面临的难题,充分发挥自身在写作培训、摄影培训、课题申报中的优势,积极与学院、学生组织联系,提升基层师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