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03 14:27:58
来源: 光明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重视水利史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价值意蕴。在明确水利史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厘清文化育人概念,打造水利史育人环境、构建水利史育人课堂、彰显水利史育人成果,创新文化育人体系,培铸高素质水利英才。
全方位构建水利史育人环境。水建学院立足90年深厚办学底蕴,着力潜移默化滋养学生人文情怀,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水哲学思想、凝练古代治水兴水文化积淀,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特色,与“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深度融合,以水文化为核心打造学院软硬环境。以“承大禹志 立德功言”的院训精神为指引,学院官微定期推送《名师秀》《十三邀》《水滴石穿》《校友忆芳华》等相关栏目,通过介绍身边优秀师生代表渗透院史教育理念,使水利史听起来“新鲜”、嚼起来“有味”,用“身边的院史”让学生看到镌刻在水建学院的院史印记,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蓝色故事。举办“情系百川之利 共筑水利之识”水利文化节,开展历届水利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水文化有奖竞答、节水护水渭河行、水利文创作品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广大学子结合自身对于专业的理解,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文化内容,实现专业意识创新、水利思维创造、文化实物创生。引导学生立足专业知识,聚焦水利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将青春汗水洒在水利事业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
全过程融入水利史育人内核。把蓝色水利史与红色党史、绿色校史结合起来,围绕典型事件、杰出人物等归纳提炼不同历史时期的院史蕴含的蓝色基因与精神内涵,汇编成册,形成院史教育读本,为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学院充分发扬“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等优秀水精神,将传统水品格、优秀水文化创造性融入水利英才培铸过程中,举办大学生大禹工程实践大讲堂25期、李仪祉论坛系列报告会23期、召开熊运章教授从研80周年·暨2022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通过培育新型文化载体,提升学科文化育人功能。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实践基础开展院史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在学中读懂院史,在做中见到行动,将校园打造成“水文化”的坚强宣讲阵地,将学子输送至社会——广阔的“水文化”服务高地。推出“小水滴讲院史”系列微视频,邀请学生骨干生动解读院史重要人物与事件,提高师生对水利史的知晓度和对学院的认同感,领悟中华水文化魅力,变一人听为大家听,用小故事演绎大道理,让微课堂发挥大功效。
全员彰显水利史育人成果。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邀请徐世烺、康绍忠、杜太生等杰出校友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深化青年教师对学科前沿的认识,教育和引导教师挖掘专业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将水利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院史教育的有机统一,切实增强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水利文化传承,强化对水历史的挖掘和对水文化课程的研究,探索水利史融入专业、植入课堂的实践路径,构建融合院训文化的“承志 立言”教师培养模式,丰富课堂内涵、重塑师德精神,为培育治水新人增添硕果。不断创新院史教育的载体,组织学生党员向同辈讲述学科专业承担的时代使命,不仅实现了党员自我教育和提升,更借助朋辈引领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培养出一批积极承担治水兴水使命的优秀学子,其中报道杰出硕士刘鑫的文章《一把刚钻走西北的硕士生》被《中国科学网》刊发。择优组织学生党员依托党团共建平台,深入各党团支部开展宣讲,持续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学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