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10 14:55:13
作者: 孙小语 张罗应
来源: 华侨大学官网
川剧变脸暖场,民族管弦乐合奏《龙腾虎跃》《台湾追想曲》,原创琵琶古筝协奏曲《长缨在手》,耳熟能详的民族传统曲目《瑶族舞曲》《赛马》《龙船调》……在12月29日晚的华侨大学新年音乐会上,学校民族管弦乐团正式揭牌并为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献上一场民族音乐盛宴,为学校2023年的校园文化活动画上了圆满句点。
一池春水,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续写新篇。
2023年,华侨大学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守正创新,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一核心,从传承、传播、交流、交融四个维度推进文化建设,探索构建“四维一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传承:学习体验沁润
12月21日晚,福建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福建芳华越剧院折子戏专场,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上演。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闽山闽水绽芳华》《杨开慧·忠魂曲》等精彩节目,让海内外师生享受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旅游学院2023级学生杨晨说:“非常激动能在学校里欣赏到越剧。越剧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有创新活力,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多多地了解、学习。”
高雅艺术进校园——福建芳华越剧院折子戏专场
面向海内外学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华侨大学的天然使命、现实责任,也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2023年,师生们自觉探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的传承教育。
旨在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工作的“中华文化讲堂”在2023年持续开展,邀请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冀平、中央广播乐团特邀音乐总监夏正华、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慧颖、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布袋戏“假宜真”戏班第五代传人林海良等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国学经典、闽南文化、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等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师生领悟中华文化精华。迄今,讲堂已开展26讲,覆盖4200余人次,其中境外生近1000人次。
作为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这一年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让中华文化沁润华园:举办“中国文化之旅”“朱子文化研习营”“世遗文化研习营”“妈祖文化研习营”等文化研习活动40余场,近2500名境内外学生在游、学、研、悟中读懂中国、感悟中华文化;举办第七届“汉字文化大赛”,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领略汉字内涵;120名境内外师生共竞“华大杯”龙舟挑战赛,体验和传承中华龙舟文化;近20个学院300余名境内外学生参加首届“华大杯”太极拳比赛,感受太极拳的魅力,接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之旅”境内外学生体验国学文化
华侨大学第七届汉字文化大赛决赛现场
同时,学校深入开展系列侨情校史教育活动,推进华大精神文化薪火相传:举办建校63周年暨纪念廖承志校长座谈会,学习继承廖承志校长的教育理念;《承志》侨情侨史舞台剧再次校园公演,激励华大师生继续弘扬华大精神,不断拼搏、迈步向前;建筑学院师生结合学校人文历史和建筑景观开发的文创产品“华大大富翁”桌游惊艳亮相,让师生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了解校情校史……
召开建校63周年暨纪念廖承志校长座谈会
“通过参演《承志》舞台剧,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历史,被廖公、许先生鞠躬尽瘁的贡献所打动,为一直传承下来的华大精神深深感动。”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林彦哲表示。
传播:立地入云出海
12月2日,华侨大学学生国际传播素养训练营之海外社交媒体运营工作坊闭幕。训练营历时22天,包括来自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等8国的54名境内外同学参加学习,提交近百部作品并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发布。
学生国际传播素养训练营之海外社交媒体运营工作坊闭幕式现场
学生国际传播素养训练营,是华侨大学党委宣传部为涵养国际传播骨干力量、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一项创新举措。
华侨大学注重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通过学校窗口、学子视角、他方角度,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认同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华文明。2023年,学校继续面向海外运营好Facebook、Instagram、小红书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音频等多感官媒介形态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动态、中国青年流行文化等内容,以青年人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华大故事。推出“留学在华大”短视频栏目,联合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主流媒体推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宋元中国看泉州》《中国很潮》等系列短视频,引导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从个人视角来讲述在华大、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热爱。网络文化作品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5项全国奖、9项省奖,“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作品在“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第五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等赛事中屡屡获奖。主办的第八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吸引来自38个国家的2771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与。继续组织“逐梦海丝”“华文星火”等实践团队深入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海外侨校、华侨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中国日报》“留学在中国”海外社交平台报道我校校园文化活动
第八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云颁奖典礼现场
“Z世代 在发声”来华留学生国际短视频大赛之多彩中国故事创享会现场
12月26日,由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等指导、华侨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Z世代 在发声”来华留学生国际短视频大赛落幕,来自56个国家、61所院校的留学生积极参与,投稿作品1079份,这是华侨大学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的新探索。颁奖典礼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签署共建网络国际传播基地协议,双方将在国际传播领域创新实践方面深度合作。
交流:互动互通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作为一所侨校,华侨大学积极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让多元文化在校园摇曳生姿,凸显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正因此独特的优势,学校也于2023年获批为福建省11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之一。
2023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多元文化品牌活动:东南亚泼水节疫情之后回归,境内外师生用清水泼洒祝福,以真情交流文化;举办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华侨大学专场,展现华侨美食风情;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文化风采展示暨万国歌手赛,展现多元文化特色,搭建友谊桥梁;举办澳门文化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4周年;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再次走进华侨大学,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洋戏中唱”艺术分享会……
东南亚泼水节时隔三年再次回归
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华侨大学专场
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郑小瑛“洋戏中唱”艺术分享会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华侨大学也积极作为:与全国台联、台湾人间出版社联合举办“陈映真文学周”,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落户华大;举办第三届集美·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收到台湾铭传大学、香港都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162所高校一万余幅参赛作品;主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吸引来自台北科技大学、金门大学等14所台湾高校和厦门大学等10所大陆高校的近200名两岸青年学子参加;举办海峡两岸非遗短视频创作营、2023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华侨大学“闽台职工交流基地”举办中医体验保健、茶艺体验、立冬包饺子等活动,加强交流……
“陈映真文学周”开幕 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落户华大
“参加了几次闽台职工交流基地组织的文化活动,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体会到学校对台籍教师的关心以及两岸同胞之间的深厚情谊。”台籍教师廖永新表示。
交融:相融相睦共进
5月20日晚,华侨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举行了第十七届校园公演。二十四节令鼓是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进行继承和再创造的鲜活例子,华侨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从成立之初仅有马来西亚留学生到如今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鼓手,是学校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
二十四节令鼓队举办第十七届校园公演
华侨大学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境内外学生融合发展,打造相融相睦共进的侨校特色邻里文化。2023年,学校结合端午、中秋、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月满中秋 情暖邻里”“华园迎冬至 邻里一家亲”“邻里共团圆 喜庆中国年”等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书画协会、蒹葭汉服社、茶苑协会、中医药协会、棋艺协会等传统文化社团走进社区,开展书法作品展览、中草药标本展、茶艺展演、象棋比赛、汉服展等活动;开设邻里课堂,开展扎染、剪纸、制香、品酒、插花、刮痧等活动11场;打造邻里文化市集,举办华园时光音乐会和创意集市。特别是2023年4月,华侨大学启动首届“楼BA”,增进境内外学生邻里交流、同向融合。
境内外同学冬至一起搓汤圆
而作为最受境内外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华侨大学国庆游园时隔四年,于2023年国庆前夕重磅回归。丰富多样的异域美食、文化气息浓厚的非遗体验、趣味多样的社团展示和小游戏,青春洋溢的文艺晚会……“侨通五洲·梦联世界”的主题在游园活动中鲜明呈现。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张江辉说:“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氛围就是华侨大学最独特的魅力,期待今后在华园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华侨大学国庆游园时隔四年重磅回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也是华侨大学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实现第六次党代会和“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文化育人内涵,丰富和发展“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