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4-01 09:56:28
作者: 徐思思 赵家玮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扎实本领、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将实践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实践育人的系统谋划,以“四化协同”为路径加强育人力量统合、资源整合和功能聚合,推动德育实践长效化、体美劳实践一体化、社会实践品牌化、赛创实践特色化发展,为青年学子打造浸润式、融合式、立体式、全程式的学思践悟“四维课堂”。
德育实践长效化,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
深化价值引领,“学研讲译”共语理想信念。学院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依托党史研究翻译工作坊专业化平台,配备思政导师和专业教师强化指导,带领青年学子学习党史、研译著作、宣讲理论,先后举办“研译百年党史 承继光荣传统”双语讲党史活动、“学习二十大、语筑青年梦”主题教育活动、“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演讲大赛等,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与专业素养提升有机融合、同频共振,着力培养有坚定理想和扎实基础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研究成果获批教育部、教育厅研究项目3项,《研译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以武汉工程大学翻译硕士党史学习教育为例》入选全国党史翻译优秀案例。
走稳学习之路,学史爱党赓续红色血脉。学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用好湖北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常态化组织带领师生走出校园,赴武汉市、红安县、麻城市等多地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邀请武汉市空军基地“老战士报告团”团长毛兰成、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馆长萧本初等老党员、老战士等为青年学生“现身讲党史”,用榜样的力量感召青年理想信念;坚持把握好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等契机,带领青年学子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升旗仪式、缅怀先烈、红歌传唱等活动,绘好思政教育“全年历”,助推常态化教育和节点教育相辅相成,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
建立联学机制,校地师生共绘思政“同心圆”。学院搭建党团一体、师生共进、校地联建的工作机制,采取师生支部结对领航、党团班学联动开展的形式,与地方团委、村委、康复医院、城市社区、博物馆等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充分整合育人要素与资源,带领青年走进乡村沃土感悟时代伟大成就、走进社区体察基层善治、走上岗位树立劳动观念,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师生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实现双向互动,共同成长,获批湖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沉浸式”教育教学深化价值引领成效。
图:八七会议旧址学习实践活动
图:“学习二十大、语筑青年梦”主题双语教育研讨会
图:“践行长征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专题实践活动图
图:联合五峰县仁和坪镇富裕冲村开展主题联学共研活动
体美劳实践一体化,打造融合式“乐学课堂”
聚焦美育浸润,厚植乐学向上的校园文化。学院持续丰富第二课堂育人载体,按照“价值引领为本、学科内涵为基、文化浸润为要”的融合式思路,辅导员、班主任和专家学者共同深度参与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以语言文化节、英语电影配音大赛、中英文歌唱大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角等为主要内容的院本特色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集群,充分提升学生活动内涵和质量,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辨明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夯实基础,营造出“乐学、阳光、温暖、多彩、悦动”的浓厚院本文化氛围。
聚焦强心健体,增添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学院结合学生群体特点,依托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打造推出朋辈心理辅导知识竞赛、女生节特别活动、“3•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5•25”心理嘉年华、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认知力、耐挫力、感爱力和自信力;举办“荧光夜跑”活动、校庆主题校园马拉松、师生趣味运动会、“新生杯”系列赛事等,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
聚焦劳育养德,涵养笃行奋斗的精神品格。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学院全体辅导员主讲劳动教育课,邀请行业骨干、劳动模范走上讲台,带领学生进企业、到一线,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将学生劳动素质纳入评奖评优、团员育优、党员发展和综合测评全方位考核,不断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织好“劳动卫生责任区”和“宿舍文明创建制”两张网格,组织青年学生在校园美化、集体劳动、文明创建中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劳动“行在日常、干在实处”。
图:联合国际学院开展“以画传情”心理团辅活动
图:开展校园里的“美育课”
社会实践品牌化,打造立体式“知行课堂”
打造特色品牌,发挥“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先锋示范作用。学院聚合优势,通过校地“双导师”配套、健全服务机制、“专业+”有机结合及紧扣社会需求等方式,选优培育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双语”支教、汉语推普、语言康复、社区服务等领域,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规划化、高质量发展。“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愿服务对象5000余名,志愿服务时长18000余小时,连续三年获评校级“十佳志愿服务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和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多彩贵州”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成果等荣誉,团队事迹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湖北日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团队真正成为全校青年学子的投身志愿服务的“心之所向”和“履践平台”。
拓展“语言+”服务项目,志愿共语青春风采。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生在乡村支教、语言服务、文化宣传、语言康复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优势,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常在、常创常新。一是打造“以爱育教”双语支教项目,以爱心点亮儿童梦想。学院师生主动对接服务鄂州五里墩小学、蔡甸区索河镇石山小学和大悟县金岭示范区中心小学等多个中小学,师生共同打磨设计“双语+思政”支教课程体系,在带领孩子们学习双语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二是实施“语助振兴”推普项目,以传统文化浸润乡村沃土。学院师生赴恩施州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多个村落,开展汉语推普调研与宣传、“职业+普通话”培训,以及举办“讲好汉字故事,漫步历史长廊”文化展,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乡村沃土,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学院团队成功入选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三是开展“语润成长”特殊儿童关爱服务,用语言搭建成长“连心桥”。学院与武汉市治疗康复医院、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组织青年学子深度参与特殊群体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情感关怀、教材开发、活动组织等,实现青年学子与特殊群体儿童携手相伴、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四是抓实“青力服务”社区实践计划,汇聚青年微光服务基层善治。学院与武汉市关东社区等3个社区建立常态化合作,以“按需服务、深度参与,贴近居民、契合实际”为原则,聚焦居民居住环境、文体生活、健康安全等居民诉求领域,推动党团学习进社区、儿童托管服务到身边、驻岗服务不断线,组织青年学子800余人次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时长2000余小时,引导青年学子争做居民“家门口”的志愿者和小帮手。
选树一批青年优秀典型,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学院高度重视对先进典型的磨砺锻炼和培育选树,有针对性地交任务、压重担、出考题。学院以“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作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先锋力量,在红色理论宣讲、学习学业帮扶、校园环境保护、校园疫情防控中靠前站位、主动服务;遴选优秀青年学子主动服务国家重要赛事、投身乡村支教、服务基层治理等,促进青年学子在实践实战中挖掘潜力、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学院先后培育出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1人、“湖北省长江学子”2人、“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人,多名学生参与军运会、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家赛事语言服务和新闻工作。学院通过“选、育、管、用、树、宣”全链条模式,在全院营造出看齐优秀、奋斗争先的浓厚氛围。
图:赴乡村开展双语支教活动
图:开展汉语推普社会实践活动
图:开展助农爱农直播
赛创实践特色化,打造全程式“研训课堂”
着力构建学训全链条。学院以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语言专业普适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将外语学科与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推行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学训计划。学院与法院、律所、跨境电商平台、化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打造以学科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服务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结合学科竞赛、第二课堂等环节推动人文社科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积极拓展海外实习资源,与泰国、新家坡等国家中小学建立汉语教学实习基地,让青年学子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化能力,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着力建强赛创共育平台。学院通过建立就业实习示范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友合作,搭建多方联动的竞赛平台,与网易有道公司、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建立就业实习示范基地,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项,培育校企师生创新创业团队4个,孵化“汉字小微课”“汉字小绘本”“丝路语通”“双语云支教”等院本特色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推动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
着力推动以赛促学。学院实施“全员参赛、系(室)选拔、学院遴选、重点培养”的竞赛培育模式,构建“院-校-省-国家”四级递进竞赛体系,通过院赛选拔和承办校赛,实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覆盖,使竞赛成为常态化工作;重点孵化本硕师生团队,实施“传帮带”机制,提升参赛项目整体实力。学院通过科学的安排和组织,营造出深厚的比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搭建起学生学科竞赛的广阔舞台。近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权威学科竞赛奖项120余项。
图: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
图:开展现场创新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