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7-17 13:58:46
作者: 唐英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我们将秉持‘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和‘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传承红色基因,在世界的舞台讲好中国故事。”7月12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同心同德 寻路井冈”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在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开营仪式上郑重宣誓。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从重庆歌乐山到江西井冈山,跨越1100多公里,立足井冈山精神这一红色基因鲜活教材,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在理论宣讲、沉浸体验和社会实践中追寻先辈革命足迹,感悟党的光辉历程,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追梦新征程。
用好理论课堂,坚定学生强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曾指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具有关键意义。”12日同学们聆听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党史课,同学们围绕“星星之火,何以燎原?”这一问题,一同重温早期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感悟先辈们在“中国革命的摇篮里”开启新征程的决心与意志。同学们深刻感悟到,90多年前,革命力量之所以能在井冈山发展壮大,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的激励和支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井冈山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在基地报告厅认真听讲
13日下午,同学们聆听了“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专题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军中‘好管家’”赵镕将军的女儿赵京娅老师,开国少将、首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的儿子张旅天老师现场讲述父辈参加革命的真实事迹,以及他们如何言传身教,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先辈们奋斗精神在学生们的心中深深扎根、绚烂绽放,同学们也表示会将革命先辈“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
与赵京娅老师合影
用好沉浸课堂,深化学生爱国之情
井冈山的一处崖壁上写着“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两行大字,那是毛泽东同志1965年重返井冈山时所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诗词,鲜红的字体仿佛诉说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3日上午,德语学院师生一行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一楼纪念堂右侧陈列室展览着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挂像,左侧则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革命先烈,部分先烈已无照片或画像,只能用党旗和青松替代。“4.8万余人牺牲,留下姓名的仅有1.5万余人,大部分是无名英雄。”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向烈士英灵鞠躬默哀,追忆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大家也在这里重温了入团誓词,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党的后备军,不忘初心跟党走。
井冈山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
在井冈山茅坪革命旧址群的谢氏慎公祠,祠堂正中间悬挂着马克思、列宁同志的画像,外墙还展示着当地群众用黄泥糊墙才得以保留下来的5条革命宣传标语。师生在这里学习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领悟中国革命战争发展和胜利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师生们也被大井朱毛旧居那面残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孔所震惊,在小井红军医院听到张子清师长献盐的事迹后潸然泪下,当站在黄洋界纪念碑前,大家由衷地感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
师生在大井朱毛旧居同上一门党史课
用好实践课堂,强化学生报国之行
14日,师生在马源体验急行军,同走蜿蜒崎岖的山路。雨后的道路泥泞湿滑,团队不少成员都摔了跟头,但大家都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挑粮小道不仅是一条小道,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阳关大道,这条路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也要斗志昂扬的走下去”,同学们边走边互相激励。
师生在马源村调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德语学院“同心同德 寻路井冈”社会实践团队将结合专业特色在井冈山地区开展自主调研,打造多元化实践成果。实践团将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计划以“巍巍井冈·红色摇篮”为主题设计一组版画、一组海报和一部拼贴画风格的视频微团课,用富有多语种特色的成果和实际行动传承井冈山精神,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