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三聚焦”助推“三提升” 赋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4-10-29 14:36:31

来源: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传承学校“一道路两精神”,探索实践以“三个聚焦”发挥研究生党员榜样引领作用,勇担服务国家战略、食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兴农报国责任,夯实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助推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支部成员在思想教育、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一、聚焦党建与创新创业双融双促,全面推动科研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提优增效

支部主动应对食品加工产业变革,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智力和人才支撑,以“立地、顶天、树人”理念为引领,基于学科特色创办创新创业训练营,参与“食尚工坊”“生物智造+”创客空间,打造科研创新型支部,培育先进典型。

传承与创新,激发创新热情。依托成果展播平台,开办双创思路、特色做法、竞赛获奖和转化产品展示,培育创业意识;整合校内外资源,校外与君乐宝、今麦郎、槐茂等龙头企业合作,校内开展讲座、专业技能、专项研学、实习实践等活动,厚植创新创业热情;依托“食光讲堂”分享,邀请导师传承创新精神、校友分享经验、企业讲述创业历程,激发创新精神。

多措并举,助推创新项目。依托科研团队创立果蔬智造、食全食美等10个创新工作室,确保项目提质增量;启动由搭建创业导师队伍,组建研究生科研社,实施卓越人才重点项目培树等内容组成的“创新育苗工程”,拔尖培育项目和团队;建立了研究生双创教育举措、卓越人才遴选、创新成果转化等制度11项。

以赛促学,提升教育水平。坚持全员竞赛,精英培育,全程育人“三步走”战略,开展由创新思维训练、专创融合和项目培育、经验交流等7个项目组成的训练营,带动优秀项目、优秀人才走进高端赛事。制定双创路线图,促进支部与科研创新融合,从意识培养、氛围营造、项目培育、孵化落地逐步规划,成员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省级赛事达117项。

二、聚焦传承弘扬“李保国精神”,续写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支部新篇章

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依托省体系专家、导师、研究生组建李保国志愿服务队,联合中国营养保健协会、食品类高校思政联盟、团省委等,开展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知识科普、乡村振兴调研、美丽乡村规划、院地企合作等活动,事迹被长城网、河北新闻等媒体报道。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博硕宣讲团深入孙家寨、白洋淀、沙河王硇村等地组织宣讲进基层近20次,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生动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

传承李保国精神。党员应邀参与省畜产品、粮油、果蔬贮藏、发酵酿造、生物技术、海水淡水产品、营养健康志愿服务智库学生团队,走进君乐宝、雄安食品协会、定兴产业园、沙河市政府、金沙河等政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现场指导、调研及技术帮扶。

模范引领实习实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助力示范区创建,深入企业、社区及村庄等地调查,参与盐碱地农产品、太行山特色干果、畜产、海洋产品等加工升级调研报告献策。

服务社会产业需求。成员将专业知识与产业服务融合,依托企业实践、联合科研立项、联合培养、就业创业教育等,开展科研、实践、就业三结合基地示范,贡献学科方案。

关注健康科普宣传。组建科普团受邀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配合全国食品宣传周,依托社会实践把知识送到企业、社区和农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三、聚焦全面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发展,以支部党建贡献乡村振兴“农大食品学科方案”

支部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举措,坚守农业高校兴农报国政治责任,以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技术攻关、营养健康、科普宣讲、政府献策等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依托基地、太行驿站、省食品学会等平台,破解“卡脖子”难题,将论文写在食品产业发展一线。支部按学科设置畜产加工、粮油、果蔬贮藏、发酵酿造、生物安全技术、海产品、淡水产品、品质分析、营养健康等9个党小组,成员参与省小麦、海产品、蔬菜、猪、羊、淡水养殖、梨等7个省农业体系团队。

参与太行驿站,助力精准扶贫。扎根玖兴农牧、万穗农业、硒鸽实业等太行山农业驿站,推进传统碎片化技术向产业化、系统化技术辐射发展,被列入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培训近4000人次,带动7万农户脱贫。   

突破关键技术,助力海洋经济。参与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技术攻关,攻克贝类贮运保鲜、即食产品、功能产品等5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13种产品。

维护粮食安全,参与小麦产业集群。扎根大名、南和县等省级驿站,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工程”,针对小麦产后减损,开展降低收获、储粮、加工损失等集成示范,降损率12%。

立足特色食品,助力畜产加工业。扎根河北朴康源、老驴头等企业,解决延长货架期、营养品质和口感、低温保质期等问题,弘扬驴肉产业文化,助力驴肉火烧录入省特色商品名录。

关注健康产业,助力科普宣传。组建科普团受邀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配合全国食品宣传周,依托社会实践把知识送到企业、社区和农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四、成果转化与推广

支部成员在思想教育、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打造科研创新型支部,助力典型培树。支部党员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省奖37项,作品获红色筑梦之旅国赛铜奖、省赛最具人气奖;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6%,赴基层、食品产业人数逐年增加,党员创办唐农耕种集团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10名党员投身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支援西藏阿里等基层建设。

打造志愿服务型支部,助力乡村振兴。支部找准助推乡村振兴发力点,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参与太行山农业驿站与“三区”科技扶贫,培训近4000人次;支部党员领衔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调研河北、红色筑梦之旅等实践,4次获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全国环保科普优秀团队;支部作品获省科技扶贫高教赛道最具人气奖。

打造社会服务型支部,助力产业发展。支部为省农产品加工、预制菜等提供政府献策调研报告;参与君乐宝、金沙河等共性技术29项,推广成果23项;开展博硕士团食品安全进社区,获全国环保科普分队、省实践优秀团队;参与科教兴农百余次,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农大食品学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