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6-08 09:55:16
来源: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三个规律”,坚持在用党的理论武装和感召青年、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三条路径”中守正创新,着力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和感召青年的路径中锚定“三个向度”,做到知信行统一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锚定理想信念、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三个向度”,找准“学思践悟”有效转化点,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一)强化党建引领,把稳思政教育“方向盘”
激活党建“红色动能”,汇聚思政“大能量”。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奋进育人新征程的纲领与主线,定期召开月度中心组学习会议,学生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列席学,确保“第一时间主动学、原原本本深入学、联系师生务实学”。系统构建以学院书记院长领学、支部书记讲学、学生骨干研学、支部成员赛学、第二课堂践学的“五学联动”模式,确保学习走深走实。建立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青年骨干为主体的“五级衔接”理论武装体系,分层分类,分众化阐释创新理论。持续凝练“红色·领航”工程特色,结合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行动,创新开展“红星闪闪家乡行”“不忘初心跟党走·逐梦百年奋斗时”“红色·中国行”等主题教育实践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走深走实,让学生党建品牌更加鲜亮。
注入党建“源头活水”,筑牢思政“生命线”。优化“横纵结合式”学生党支部设置,创新学生党支部书记“选用管育”一站式培养链条,形成学院党委、学生党总支和各学生党支部书记“一条线”抓学生党建工作格局。以学院学生党总支为内核驱动,以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和“红色视窗”宣传思想工作站为两翼伴飞,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引领学生思政、融入学院中心工作、助力学院发展。深入推进党委联系、师生结对、研本结对“三项共建”行动,实现学生支部“三项共建”全覆盖。推行“思想+专业”的“双导师”制,以思想建设引领专业发展,制定党员“三度”(参与度、投入度、贡献度)和发展对象“七维”测评(党建领航、思想政治、专业学习、行为素养、工作进取、参与贡献、服务实践)评估模型及标准,确保党员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全面过硬。
创新党建“打开方式”,激发思政“内驱力”。依托情景式、沉浸式、文艺式等多种理论宣讲形式,在党史学习教育、创新理论阐释、新思想解读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体悟真理的味道中传承信仰、接续奋斗。扎实推进“党史·我来读”“党史·我来讲”“党史·我来颂”三项行动;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青年说”主题征文及微党课比赛,以青年视角分别阐述“非凡十年”“宏伟蓝图”“挺膺担当”三大篇章,结合专业与实践,生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举办理论宣讲大赛、党史知识竞赛,在故事中见理论,于细微处见精神,把党的故事讲得有情有感;持续开展“抗击疫情·党员先行”“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等系列党员先锋行动,在急难险重中锤炼党性;组织“红心闪闪之‘学史增信•为心赋能’”心理情景剧大赛,以小故事、真情景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演活榜样人物与时代先锋。多元化的“打开”形式,让党的理论学之有滋有味、品之直抵人心。
(二)突出价值塑造,打造思想能量“加油站”
在主题教育中贯穿,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深入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增强价值引导的最大阈值、最高热度和最实效能。广泛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歌声中的党史”等系列活动,擦亮共青团思想教育青字品牌,通过重温入团誓词、同唱国歌团歌、讲授专题团课等“沉浸式”体验,组织青年团员深入基层社区普法、访问抗战英雄、讲述红色故事等,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巡礼”。依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组建“知意语伴”学生志愿服务队,辅导,累计辅导近千名留学生汉语学习,开设书法、国画、剪纸和古诗词鉴赏等文化展,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实践力行中转化,价值选择更加笃定。聚焦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依托专业特色,按照组织、平台、项目、队伍“四维一体”模式系统推进社会实践,通过构建红色行、振兴行、志愿行、劳动行、追梦行、同心行“六大行动”实践育人全域体系,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产权强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养老实践、留守儿童关爱、民族团结进步和访企政务实习“七项主题”实践育人特色格局,精心打造青年社会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投身一线躬行践履、学懂党的创新理论、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校园文化中涵育,价值判断更加坚定。深入推进“行健—塑风华”系列校园体育活动,创新开展“年级周课进操场”户外趣味运动会,以各类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象棋围棋赛等为载体,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积极推进美育浸润计划,成立学生“薪火”合唱团、舞蹈队、学院艺术团,在学校“金秋杯”艺术文化节中打造系列原创作品,用积极向上、深受青年喜爱的文艺精品涵养品行。聚焦劳育养成,持续开展“慧载·妙肖展风华”系列活动,构建以“综合性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教育”为一体的劳动实践养成体系,持续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活动,创新开展“寝室•变变变”爱卫靓舍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在宿舍大搬迁等急难险重苦中,有效历练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良好品性。
(三)深化载体创新,唱响铸魂育人“主旋律”
创建“红色视窗”,让思想“掷地有声”。构建“理论武装+红色旋律+铸魂育人+文化润心”四位一体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在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中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创建“宣传思想工作站”,搭建了以“学院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学校网页”为主的校内宣传和“湖北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思政网”为辅的校外宣传矩阵,“宣传思想工作站”获评学校“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在学院动态、主题教育、支部风采等栏目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学习进展;在“非读不可”“非讲不可”专栏中结合青年学习生活实际,让理论和思想可循可行,校准航向;推出“优秀成果巡展”“石榴花开”“薪火人物”等多个专题,讲好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故事。
找准“青年视角”,让思想“落地生根”。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和“实践化”表达。录制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教育答卷》,出品《榜样·你好》百名思政工作者眼中的党史人物之“走进董必武”微视频,制作“家乡的红叶”系列学生微党课,其中《烈士丹心耀天山》等2部微党课荣获湖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优秀奖。聚焦“英雄武汉”“抗疫精神”价值呈现,创作《志愿军运》《武汉加油》等系列短视频,全网全平台点击量突破400万,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转发推介。创作以宣传中华传统纹样为主题的《了不起的中“纹”》短视频入围“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全国十五强。
培育“身边榜样”,让思想“闪耀光芒”。大力推进典型培树行动,连续六年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薪火”奖助学金评选暨成长故事分享会,累计培育80余名“薪火人物”。设立思想引领、责任担当、自立自强、勤奋好学、才情横溢、砥砺奋斗、就业先锋等多个类型,在学生中发现榜样、选树榜样、宣传榜样,充分挖掘榜样故事中的“精神富矿”,通过成长故事分享让榜样可学可感,让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持续推进“法社风华”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学生在课堂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团学工作、宿舍园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各方面取得的突出进步和重要成果,标定青年砥砺奋进、立志成才的“风向标”。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路径中实现“三个融入”,做到润物无声
找准青年大学生思想与实际的结合点、融汇点和契合点,把学生在“拔节孕穗期”遇到的理想和现实、问题和主义、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的思想问题,与解决成长发展中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充分结合起来,抓牢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三个融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培根弘文
打造思政“三课”,搭建日常思想教育体系。院长思政课着力讲好新生入学“第一课”,讲爱校兴院的奋斗故事,帮助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鼓励新生在实现和伟大祖国、精彩未来的双向奔赴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党委书记思政课着力讲好毕业生“最后一课”,用校友们的人生奋斗故事,坚挺毕业生青春报国、踔厉奋发的脊梁,激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用选择和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辅导员着力讲好“年级周课”,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主线,结合入学教育、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形势政策等,“周”而复始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青年奋斗的故事,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注入澎湃动力。
用好节日和节点,构建主题教育活动矩阵。以爱国荣校、立志报国、卓越成才为主线,精心打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在仪式感中上大课、讲大势、明大理,砥砺学生勇担时代使命,立志成长成才。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纪念活动,在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开展安全法治教育,在植树节、学雷锋日、读书日、中秋节、端午节等纪念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以爱校兴院、厚植专业情怀、讲好行业故事为主线,结合学科特色,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日、社工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打造 “12·17,和你一起”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交流和交融,塑造民族团结教育常态。自2017年承担民族预科生教育培养任务以来,坚持严管、细爱与厚教相结合,构建涵蕴理工特色、兼备人文底蕴、运行规范有序的“教育精心、管理精细、服务精确、帮扶精准”民族预科教育“四精”教育模式。成立多民族义务消防队、少数民族学生艺术团,创办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节,广搭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组织“美美与共”寝室文化设计大赛、“新生逐力”各类球赛、“多彩预科·阳光工程”预科生素质拓展等系列活动,深促多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开展国情、社情、校情“三情”调研,组织参加“我为盲人讲电影”、自闭症儿童守护等专项行动,组织参加武汉马拉松、军运会和校园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促进多民族学生在深入调研中、在专项行动中、在志愿服务中携手共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思政教育融入管理服务,启智润心
培育奋发有为的优良学风。将“筑梦启航计划”和“卓越远航计划”贯穿学习发展全过程,创设本科生全程班导师制引学,成立“学生学习致知中心”促学,开办“班导师下午茶”辅学,引进校外“成长导师”助学,设立专业学科竞赛“导师团”,通过典型引领学风、朋辈带动学风、赛事促进学风,营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优良学风。持续开展以“学子开讲了”、“筑梦‘直’研”报告会、“最美笔记”展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研学习之法·树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构建以创新训练项目为基础、学科特色科技活动为依托、科普教育为动力、高水平学术竞赛为龙头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将学、训、赛融为一体,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锤炼本领。
打造团结奋进的班级文化。举办新生班级风采大赛,展示班级建设特色,依托“理工好班长”“十佳班级”,红旗及优秀团支部、标兵及优秀班集体评选,建设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班风纯正、学风浓厚的集体文化。以班级建设为主阵地,构筑“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三位一体有效治理机制,坚持抓关键时、关键事、关键人,把安全稳定、思想引领、卓越学风、学生干部培养落实在班级建设全过程。通过“谈心谈话+动态调研”,构建学情“三库”,细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网格化信息管理;通过“多元赋能+信息公开”,构建班级工作闭环;通过“入学适应教育+全程生涯跟踪”,强化专业认同,实现班班生动、生生出彩。
解决学生关切的急难愁盼。持续完善资助体系,精准济困,全力保障有“困”必帮;不断优化服务机制,精细管理,努力做到有“需”必应;全程融入思政引领,精心励品,着力教育有“志”必行;始终聚焦人人出彩,精益育人,悉力指导有“为”必成。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需求,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 相贯通的资助育人模式,讲好资助故事、励志故事,营造励志笃学、自强不息、感恩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思政教育融入安全稳定,塑品励行
树牢国家安全观,淬炼斗争本领。重点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学宪法讲宪法、宗教政策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淬炼宣传铁军、占领话语权、筑牢思想防线,树立底线意识中持续提升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施行新闻宣传报道“四级管辖”审核模式,建立“新媒体+思政”工作模式,占领网络思政制高点,推动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守好校园安全线,增强自我定力。持续推进防诈骗、防校园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专题教育走深走实走进日常和身边,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园区安全检查。设立消防、防诈和防疫“三防”党员先锋岗,守好生命安全“底线”、财产安全“防线”和防疫安全“红线”,切实将风险防控教育贯穿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各环节。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打造“‘5.25’心理健康月”系列特色活动,建立“春雨心田”工作坊,通过创作舞台剧、微电影普及心理知识,强筋健骨,锤炼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稳住就业基本盘,擦亮奋斗底色。通过全域推进,系统谋划聚焦生涯唤醒;分众供给,精准施策紧贴多元需求;精导赋能,结对帮扶解决就业困难;稳促托底,聚合力量构筑保障体系,打造精准、联动、高效、贯穿的“一体化”促就业行动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慢”就业“快”起来。多途径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和参军入伍等,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精准掌握重点地区、少数民族、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和考研落榜思想状态,打开通往成功、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用奋斗青春书写时代华章。
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构筑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路径中落实“三个指向”,做到春风化雨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问题,以“人人皆育人之人,时时皆育人之机,处处皆与人之地”为指向,扎实有效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把“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育人质量和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人人育人,弹好全员育人“协奏曲”
广拓人人育人资源平台。在党委领导下,“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学生朋辈、学生社团、学生家长”全员育人。依托学院法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学科专业平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宣传思想、社会治理、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融入学院学科专业、课程、课堂中,增强用所学投身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强国、文化强国、基层治理的信心和决心。依托党委抓课堂、本科班导师、管理服务育人先锋岗、兼职校友成长导师、离退休老教师、薪火朋辈榜样和党员义工制等一系列举措,把党政管理干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等校内外多方育人资源有机嵌入到办学治院育人过程中,融入到思政工作的生命线里,共担育人使命。
增强人人育人初心使命。在学院党委构建的“嵌入教师培训、立足教学科研、根植校园文化、面向社会服务、融入组织建设”五维师德教育矩阵中,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坚持带队伍、强作风、促发展,构建同向同行的育人共同体;坚持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把岗位历练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在边干边学中锤炼辅导员职业能力,努力锻造一支“讲政治、懂学生、善育人、打硬仗”的思政铁军。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学院领导班子主动走进班级、深入支部、来到寝室、常驻网络、参与活动。深入实施“旗帜领航争先锋”计划,带动教师争创“教学、育人、服务先锋岗”,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班团建设、学风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育人工作中。
(二)时时育人,下好全程育人“一盘棋”
铺设成长发展阶梯。结合学生发展特点,聚焦“敢想敢为、善做善成”主题,制定“法社风华·新程同行”全时支持发展计划。聚焦“敢想”,教育引导新生读懂大学与人生、厚植家国情怀担当、加强品德修养作为;聚焦“敢为”,分学段构建以“适应与认同”“探索与努力”“跋涉与超越”“转变与突破”为鲜明导向的“成长阶梯”,为学生讲清楚大学应该怎样过、怎样才能过得好,让学生弄明白过去缺什么、现在补什么、未来目标是什么;聚焦“善做”,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厚植爱国情怀、砥砺进取品格、激发挺膺担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善成”,着力打造精准、联动、高效、贯穿的毕业生“一体化”促就业行动,结对帮扶解决就业困难,多措并举促进“慢”就业“快”起来。
构建实践育人常态。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知识产权强国、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助残养老、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精心打造青年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加强校内与校外相联动,部署校地联盟机制、深化校企联合育人、搭建家校联络平台,推进立足街道、社区、律所、法院和检察院的实践基地建设,面向法律下乡、社区治理、文化传播等领域打造充满活力的智慧输出中心,组织学生到政务机关、高楼环宇和田间地头间走访游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智慧、锻造品格、搏击风浪。
(三)处处育人,奏好全方位育人“大合唱”
园区生活“寓教于乐”。将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示范团队——“敏行”辅导员工作室设在学生园区,开展“法社风华—慧载”学生园区文化活动,构建“学生园区+成长课堂、学科融入、力量下沉”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法社风华—慧载”学生园区文化活动深度聚焦传统文化弘扬、课外技能提升、文体素质锻炼、审美情趣培养、生活能力历练,通过开展“行健”“青衿”“妙肖”“尔雅”“挚爱”等五个系列共25项学生园区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力量重心下移,不断让思政“场域”在学生园区扩建、让育人“频率”在学生园区共鸣、让学生“成长”在学生园区生根。
网络阵地“有声有色”。在学院公众号的建设上苦下“思政”功夫,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推出“法社风华”系列典型人物和事迹报道专栏45期,宣传发布先进典型60余人次;聚焦大学生思想变化与成长困惑,开设育人访谈专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时事热点,明辨是非、廓清迷雾,为青年健康成长广支招。学院微信公众号坚持推出原创文章以及各类微视频、音频、H5等理论文化产品3000余件,成为宣传引领与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获学校“十佳校园新媒体”“十大精英团队”。
近年来,学院始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培根铸魂效能,奋力谱写时代新人新华章。青春挺膺之姿更加激扬。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黄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谭清,第九届全国“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生奖”获得者陈静,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张越、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柯萌等一批先进典型。学生近五年在“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挑战杯”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中获省级及以上荣誉200余人次。学院“心心语”助残志愿服务队获批“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创建团体,“育禾”家教服务队获评“七彩四点半”全国示范百强团队。1人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份调研报告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TOP10榜单,1个团支部入围2022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TOP100榜单等。筑梦育人之行愈加铿锵。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研究生知识产权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首批“样板党支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敏行辅导员工作室获批“湖北省学生工作示范团队”。辅导员团队中,1人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3人获评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宣教比武全国第六名,1人获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湖北省二等奖,2人获湖北省辅导员育人故事二等奖,1人获批教育部思政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公开出版《红星照桑梓:高校学生基层组织力提升》等专著3部,其中1部专著获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辅导员共发表论文25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1项,获批教育部学生司就业育人项目3项、湖北省学生工作项目3项。辅导员团队的育人故事和工作案例多次受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等主流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