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连民族大学:拓展新工科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23-07-07 13:51:06

作者: 李素梅 韩童绯 王秋羽

来源: 大连民族大学

盛夏,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房晓琦进入智能制造技术工作室学习已经一月有余,作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她和其他一百余名学生双选进入了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多个工作室,利用现代产业学院学习工厂园区的学习空间,开启智能学习之旅。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机电工程学院以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牵动,改造传统工科,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


在“破”与“立”上下功夫 脚踏实地再出发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院之一,也是学生规模最大的工科学院。新时期,新征程,如何围绕新工科建设,打造在省内汽车行业和智能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院;如何突出特色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如何塑造发展新动能,助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等,是学院面对的新问题。

“去年,校党委书记赵铸带队深入学院调研,为学院的建设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学院决定脚踏实地、主动出击,发挥教学及人才培养优势,补齐学科专业短板,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坚定不移地走以办好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为牵动的学院事业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学院党委书记龚涛介绍。

方向已定、笃定前行。按照《大连民族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1+2+n”的运行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围绕区域的汽车制造行业和机床制造行业布局,主动对接相关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的骨干企业。打造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学习工厂”。



今年4月,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开班。作为辽宁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当天,金普新区政府、相关产业和企业等代表参加了开班仪式,共同助力学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双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共育智能制造高技术人才。

“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巩固政、校、行、企合力,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对标国家级产业学院建设要求和学院‘一院一策’目标任务,努力找准问题症结,拿出务实举措,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依托新工科专业建设经验,做大做强特色和优势,带动学院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学院副院长高天一介绍。


在“专”与“兼”上花心思 教学方式再突破

6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院长张涛主持的《无人艇控制原理虚拟仿真实验》获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无人艇控制原理虚拟仿真实验》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以培养和发展具有较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型自动化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无人艇控制系统入手,将传统教学中的“纸上谈兵”拓展到实际工程背景下的“沙场练兵”。



“利用虚拟场景的仿真实践,对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实现了实验教学变简单为丰富,变枯燥为有趣。”张涛说。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本为本,持续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专业建设成果,真抓实干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面向新工科的专项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加强教师与国内学术界、产业界的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宽国际化视野。

“什么叫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

“怎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如何支撑具体的毕业要求?”

在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孙晶教授以《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为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设计、实现、评价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了讲解。机电工程学院各系系主任、系副主任以及专任教师分别与孙晶进行了交流研讨。研讨会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教师们深受启发。

“学院将积极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一流课程,以一流课程建设推动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同时,学院将根据学校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要求,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贡献机电力量。”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郑琳说。



学院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特检院、航天五院、天津特检院、日本上智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指导,并成功举办“大连市装备智能检测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届中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活动。“开展学术活动,是学院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力度,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有效措施。通过学术交流,使教师们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开拓了研究生视野,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葛平淑说。

除了持续优化专业师资配置,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学院还聘请企业业务骨干、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作为兼职导师,如元创兴专家来校讲授智能机器视觉相关课程,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实际项目、实境训练、实战检验。聘请中科深谷专家,制订并规划机器人技术、嵌入式技术等项目式教学方案。由校内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构成的动态聘用制教学团队,有力提高了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校企之间创合作 协同育人再深化

“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同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是近邻,这次合作洽谈也是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同大连地区高校开展深入合作的第一家高校,双方有很多可合作的空间,对校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充满期待”。在与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的校企合作洽谈会上,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党委书记王本强这样说道。

为了加强对外交流,学院上下积极行动,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深入挖掘各类资源,先后走访比亚迪、华为、东风日产等龙头企业,主动同行业、企业建立联系,加强合作,千方百计拓展路径,助力学院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协同育人。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统筹校内外各类实践基地资源,充分利用金石滩校区西区工程教育中心平台,重点建设由四个实训中心组成的生产实境学习工厂,搭建面向全校工科各专业类的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引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实训实习基地,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

暑假临近,工业201班的马阳填写了留校申请,除了要备考研究生,他手里还有一个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的残饵检测项目要做。前期,学院帮助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企业培训,由企业的工程师讲解关于机器视觉的入门知识,随后学院的蔡克卫老师又对机器视觉课程进行了深度讲解。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马阳参与了测试平台的搭建,在完成系统调试后,项目会投入到企业中进行实际测试。“我们通过企业反馈的数据对项目继续进行完善,真正实现了落地,对于我们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就业,有着巨大的帮助。”马阳说。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多样化合作,积极引入企业项目、工程案例进课堂,提升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工程思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本功扎实、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操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唐建波说。



学院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下一步,学院继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面向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学院院长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