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合肥工业大学: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建设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 2023-08-08 09:05:44

作者: 方留 孙超平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的旌德县,是如何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呢?带着这些思考,合肥工业大学“旌彩故事•德以书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旌德县开展系列调研,团队师生拾阶而上登灵芝公园之巅,通过墙体彩绘了解旌德特色产业;俯瞰旌德县城,遥望徽古道研讨古徽商“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走进云乐灵芝生产基地,观赏路西空中茶园和三山云上梯田,书写旌德依托灵芝产业和观赏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深入蔡家桥镇朱旺村追溯“井水不犯河水”的渊源,为讲好朱旺故事贡献高校师生智慧;参观江上青烈士纪念馆、赴红色龙川瞻仰马克思第六银像,学习革命先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英雄气概,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漫步旌德水街,享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民生福祉。

“灵芝之乡,国际慢城”是旌德名片。“小灵芝”撬动“大发展”,旌德县走出一条兴产业、美生态、助民生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这对应的是劳动产出富有弹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灵芝小镇”云乐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灵芝产业,这是要素禀赋理论的生动再现;对灵芝进行精深加工、延展中药产品配方等产业链,体现的是一体化发展思路;发展灵芝生产加工与旅养、康养等三产融合,彰显的是多元化发展战略。旌德县依托灵芝产业走出的特色之路,其实就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案例。

在三山云上梯田,团队师生结合农谚“一肥、二苗、三锄草”学习经济学生产理论,进一步了解传统水稻种植需要的要素投入。针对稻田中的稗草,指导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追求极致、臻于至善,千万不能陷入“不稂不莠”的悖论,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阐述“五谷不熟,不如稊稗”的道理。在路西空中茶园,团队师生结合茶谚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生产理论,提出了小茶叶大产业的构想:春季采茶制茶,夏季赏茶卖茶,从而做到茶叶淡季不淡。

在蔡家桥镇朱旺村,团队师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询问村民等方式考证“井水不犯河水”的历史由来,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一是给出“九井十三桥”由来的出处,做到有据可考;二是进一步考证井水与河水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两水”治理的法治内涵;三是对照朱熹和朱柏庐两个版本的《朱子家训》,梳理朱旺的朱氏族谱,结合朱熹家训精髓录制情景剧,演绎“两水”治理内涵,入情入理讲好朱旺故事。

在革命先烈江上青故居,团队师生瞻仰江上青雕像,学习江上青革命事迹。在红色龙川村,团队师生参观中共皖南第一党支部,瞻仰马克思第六银像,调研梅家三代守护银像背后的故事。在烈士陵园,指导老师以革命先烈梅大梁19岁为革命献身的年龄作为切入点,教育莘莘学子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练就过硬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版书乡王家庄黄高峰,是合肥工业大学老校长孙宗溶在皖南事变期间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团队师生结合校史学习领悟、传承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合肥工大精神。

队长林晨曦认为,团队师生不惧“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酷热,走进了青山远黛、近水含烟的皖南,亲眼目睹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民生福祉。

队员于康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更加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队员方梓菡认为,本次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就是万物皆有学问。孙老师以经济学的角度审视问题,课本上的知识真正落脚于茶山田园等乡村振兴的大业中。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堂上一闪而过的知识点都变成了祖国大地上的秀美画卷。调研虽然辛苦,但在乡村这个大课堂里习得了知识、顿悟了智慧,虽苦犹乐。

队员陈峰顺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实地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旌德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展示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能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积极参与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绵薄之力。

事前规划、实地启迪、适时总结,这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实效的有力支撑,是激发团队成员思考、提升实践育人效果的制胜法宝。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将“农谚茶谚”与经济学生产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课堂讲授到课外实践的有效延展;通过各种融媒体分享实践心得感悟,实现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相互补充,达成了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强壮筋骨、增知启智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