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连民族大学:打好教学工作“组合拳” 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3-08-29 15:21:20

来源: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推进和自评报告撰写、讨论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梳理将要出版的教材内容、检查即将参赛的软硬件系统……暑期开始,原本应该寂静的勤德楼C区却依旧热闹。在这个能有更多时间集中精力推进重点工作的假期,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师生们顶着逐渐飙升的气温,为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着充分准备。

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早见效,这是信通学院全体教师们的态度,也是学院教学工作快速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信通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对标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打好教学工作“组合拳”,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办好一流专业 推动一流课程建设

大学四年学什么、怎么学,是每一个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学生四年学习成效的重要问题,但这对信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却不是难事儿,因为这个有着三十年建设经验的专业已经沉淀出一套符合人才发展定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们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章可循”。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推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优化和完善了产出导向、适应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需求的培养体系,构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核心框架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系主任刘忠富介绍。在专业老师们的不断努力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示范点,2022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批受理。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推进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成为信通学院老师们重点破解的难题。带着这样的疑问,3月17日,信通学院副院长李厚杰带队参加了“金师”培训系列-“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回校后,围绕培训内容,全院一线教师召开了专题培训和研讨会。传达会议内容、分享体会心得、讨论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通过教学研讨、培训、交流等多途径,不断明确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思路、标准以及实施方案,依据方案推进课程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同时,打通专业壁垒,学院三个专业依照基础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软件技术,对所有专业类课程进行划分,构建了4大课群和教学团队。课群和教学团队老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近三年,学院先后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10门,有2门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了2门省级虚拟仿真类金课。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也相继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点。

“一门课程的实施、一个专业的建设都关乎整个学院的发展,我们要从学院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从专业建设的长远趋势出发,从人才培养的长远需要出发,强强联合,不断创新,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持续提供优质环境。”李厚杰说。


深化教学改革 赋能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经济以及城镇化进度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相关研究方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研究对于非专业人员和初学者来说都过于抽象,更好的方法是使用城市交通沙盘来模拟……”毕业答辩现场,电子信息工程195班学生刘蕴安正讲解着自己的毕业设计,老师们不时的对他的创意设计点头称赞。

这套基于经典NS(NaSch)模型的模块化城市交通模拟仿真系统,涉及电路设计、信息传输、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知识,是对学生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的一次检验,这也正是信通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攻克的重点。

“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效果、竞争优势的体现,是对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验。对标工程认证标准,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模式,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融合,互相支撑,真正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肖瑛说。

对信通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好专业知识的必备,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课一直作为全校性的基础课,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了能让学生们以专业学习需要为目标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信通学院购买了专门的教学平台,由学院专业教师专门开课教授。“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学院配备了全新的教材。我们各位老师一起研究设置了全新的教学大纲,并采取小班制教学,通过教学平台系统,将期末一次性考核调整为包括日常上机作业和课堂检测等在内的过程性考核。”物联网工程专业系主任王法胜介绍。

教师们的教学任务更重了、时间更紧了,可是课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支撑更牢固了,学生们“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被“学在日常、做在日常、进步在日常”的想法取代了,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掌握得更牢固。数据显示,全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不断攀升。

从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到学院教学模式的优化,信通学院的老师们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思考、尝试、总结,经过多年的探索,近3年学院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课题2项,辽宁省教育厅和国家民委省部级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6项,辽宁省教育厅校际合作项目2项。凝练成果,推广示范,建设改革成果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在国家民委全国民族院校教学成果评估中成绩优异。


推进产教融合 扩大人才“培养圈”

勤德楼C702办公室里,中兴产业学院副院长王安一会儿忙着安排假期企业教师们的课程培训,一会儿忙着跟信通学院的老师们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调整优化。自2016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成立以来,王安作为中兴学院企业负责人一直住校工作,协调企业和学校在教学、实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师资安排、课程设置、科研项目、竞赛活动等各项事宜。“中兴产业学院融合高校和企业优势资源,形成师资优势互补,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科研项目推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构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到岗可直接上手工作,提升就业竞争力。”王安说。

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成为信通学院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升专业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依托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兴产业学院、3个辽宁省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以及多个校级校外实践基地、省内高校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构建校企、校际“三产一际”架构的产教融合主体群。以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基地、中兴产业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进行资源共享,建立校际协同育人主体;以中兴通讯、大连龙头企业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构成面向下一代通讯网络、物联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校企融合主体;以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构成面向硬件开发、系统集成、设备生产为主的智能硬件技术产业的校企融合主体;以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东软集团,构成面向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的软件产业校企融合主体。

依托多元化产教融合主体群,共同研究与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校企混合师编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平台、产业研究中心、新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中心等,打造设备共享、师资共享、成果共享的“互利共赢”机制,为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提供有效支撑,扩大了人才“培养圈”。


搭建实践平台 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七月末的大连进入酷暑,顶着烈日,通信工程专业系主任丁纪峰每天仍准时到工作室,和学生们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们正在为迎战2023年TI杯辽宁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赛区竞赛做着最后的准备。虽然高手云集,但学生们信心十足。这种底气来自老师们的陪伴指导,更来自身经百战的经验积累。“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与人才储备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给学生搭建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鼓励他们在创新创业竞赛中锤炼本领、提升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丁纪峰说。

为了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通学院搭建了“8+1”创新平台,即8个创新工作室+1个院级创新工作坊,工作室面向多个研究方向,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加入。在工作室,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参与科研项目,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通过产品示意图和工业设计图来直观感受一下研究成果,然后我们通过思维导图了解一下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下面,我们就应用层面所涉及的应用接口、移动应用、单页应用技术进行解析讨论……”《物联网工程导论》课上,何加亮老师正结合基于物联网的无人智慧图书馆系统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点。“老师们将生动的实践案例引用在理论课堂中,辅助我们深入细致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建立桥梁,我们才能有信心和底气面对各种赛事的挑战。”物联网工程215班学生王洁说。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院获批辽宁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校级创新工作室8个,创新工作坊1个。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成效显著,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70余项,其中国家级20余项,省级近50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00余项,国家级100余项,特别是在2023年学校唯一A1级学科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辽宁省银奖2项(全校共5项)。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我们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一流课程建设、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产教深度融合等各项工作任务,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质增效。”学院党委书记李英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