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07 09:21:15
作者: 郭成洋 刘树宇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创新、阵地建设、教师队伍,深入推进美育工作守正创新,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美育顶层设计。加强党对学生“五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一体化教育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学生“五育”工作融合规划和顶层设计,着力破解新时代学生“五育”融合发展难题。首创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组建美育教研室,持续加强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建设,将美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美育改革方向,确立“三步走”工作目标,稳步推进学校美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以美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修订完善《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实施办法》,出台《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将美育考察与实践纳入学生素质能力测评及第二课堂成绩单,引导学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发挥优势特色,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开足开齐《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8门公共艺术类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面向本科生开设《交响乐赏析》《艺术口语表达》等通识类选修课43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美育课程7门,打造“美育实践课程—艺术俱乐部课程—高水平艺术团专业指导课程”相递进、相融通的艺术类实践课程。将美育与耕读教育紧密结合,开设“大美秦岭”“九曲黄河”“大国三农”系列精品通识类课程,举办“畅想园艺”系列活动,切实提升学生支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美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建设涵盖盆景、插花、微景观设计等多个门类的艺术类专业课程35门,构建形成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理论+实践+拓展”为框架的美育课程体系。《戏曲鉴赏:秦腔新编历史剧——关中晓月》等3门美育类课程被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收录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盆景艺术》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入选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丰富文化内涵,推进美育实践创新。打造“一院一品”和“四节三展”品牌文化活动,以“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和“金秋科技文化节”为品牌牵引,以“研究生学术科技节”和“大学生音乐节”为内在驱动,以“社团文化展”“社会实践风采展”和“创新创业成果展”等为育人延伸,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举办“华夏农耕文化渊源体验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节”、“‘麦文化’西农味道厨艺课堂”等活动,连续3年举办中国古诗词歌曲音乐会,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开设树艺剧场,组织学生排演《雕虫沧桑》《务兹稼穑》《麦苗》等校园话剧,讲好农史校史故事,增进学生“三农”文化认同。建成“大学生阮乐团”等14个学生艺术社团,创作网络艺术作品30余部,多部作品被学习强国、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发并报道,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优秀广播剧奖1项。
拓展平台资源,强化美育阵地建设。强化美育基础教学平台建设,升级学校图书馆、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美术馆、学生艺术团体训练等活动场地,打造具有农科特色、体现现代化水平、满足专业需求的美育实践教学平台。发挥学校美育场所育人功能,依托博览园、校史馆、美术馆、大学生创业园、试验示范站和火地塘试验林场等场所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学生接受农科特色美学教育。深入挖掘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美育元素,组织开展“红色筑梦”、“文化下乡”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将美育实践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上合组织大学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等平台优势,举办“感知中国—乡村振兴”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及国际文化节、国际文化周等活动,丰富美育实践,促进文明互鉴。
提升育人能力,建强美育教师队伍。坚持专兼结合、校内外选用原则,加强美育教研室建设,选优配强美育教师,打造一支近30人的美育教师队伍。将美育教师教学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整体规划,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组织美育教师开展教学能力竞赛,鼓励支持美育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加强美育名师培育,不断提升美育队伍育人能力和专业化水平,1名美育教师荣获陕西省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美育专项,支持美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近年来学校美育教师获批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持续优化美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建立美育教师联系学院(所)制度,将指导学生课外文艺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3名美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