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7-03 10:56:26
来源: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从悠久的中华历史,博大的中华文明中汲取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是管理沟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指导与实践探索。课程以“沉下来能思、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学习后能用、走出去能干”作为教学目标,以沟通视窗和信息沟通过程模型为切入点,围绕沟通客体策略、主体策略、信息策略和媒介策略,解析倾听技巧、写作技巧以及说服技巧,培养学生“勤思笃行、能说会写、学以致用”等综合能力。
文以载道话视窗,提升洞察力。沟通视窗(Johari Window),是沟通皇冠上的明珠。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维度,可以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扇窗户: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公开区(The Open Arena)、自己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隐藏区(The Hidden Facade)、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的盲点区(The Blind Spot)、自己不知道且他人也不知道的未知区(The Unknown Area)。沟通视窗的核心思想是:分享隐藏区,消除盲点区,做大公开区,探索未知区。犹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日三省乎吾身,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来实现: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古为镜知兴替。以铜为镜,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以人为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古为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通过照镜子多反省,可以缩小乃至消除盲点区,从而做大公开区。
实施全信息策略,提高思考力。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沟通前要进行全面的运筹帷幄,才有望决胜千里,达成管理的目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纵论天下大势,对各路诸侯综合实力和整体能力、天时地利人和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研判,直接为复兴汉室奠定了战略基础;在《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桥段,诸葛亮巧妙利用群儒之间的矛盾和短视,精心选择时机引发群儒争斗,运用挑拨离间、以逸待劳和迎难而上等策略,促成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诸葛亮决定亲自北上伐魏,临行前作《出师表》,梳理了北上伐魏的内外部情境,提请后主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为了排除第一次北伐失败后的各种非议,诸葛亮再作《后出师表》,阐明北伐系危中求安的万全之策,乃蜀汉国运之所系。双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思考的懈怠将使人停留于眼观耳闻的层面上,不能做到沉下来思,全面审时度势。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错失千载难逢的先机,致使自己与天下失之交臂。
善用类比推理,丰富表达力。为了高效信息编码,信息发送者除了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还可以借助类比推理,形象通俗地解释本体事物,触发信息接收者的共鸣。《战国策·齐策》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齐国谋臣邹忌将生活中“比美”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由日常生活推及治国理政,说服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则用刀杀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施行仁政,治理国家。《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将珠玉、美女等物品与客卿进行类比,指出这些物品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都能为秦国带来实际利益。同样,客卿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使得秦王意识到逐客政策的荒谬性。
利用冲突管理,形成合作力。冲突有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事的冲突、事与事的冲突。因为工作风格和思考维度不同,所以人际冲突在所难免;双手难挡四剑,所以人事冲突客观存在;相对于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相对稀缺的,所以事与事也会发生冲突。由于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冲突管理势在必行。从己方对主张的坚持程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程度的维度出发,可以界定Thomas-Kilmann的五种主要冲突风格:竞争型(Competing )、回避型(Avoiding)、迁就型(Accomodating)、妥协型(Compromising)和合作型(Collaborating)。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相和》,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等3个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体现的是蔺相如对抗秦王的策略,而“负荆请罪”则完美再现了廉颇的竞争对抗策略、蔺相如的回避退让策略、和将相终成刎颈之交的合作共赢策略。
嫁接沟通和谈判,促进整合力。谈判是高阶的沟通,是说服的艺术。在说服的过程中,涉及到策略技巧和借势借力。谈及谈判策略和智慧,既有苏秦张仪的纵横捭阖,又有三十六计的古法今用。以《战国策·赵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为例,左师公触龙为了向赵太后阐明“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道理,采取了沟通四部曲,说服赵太后同意长安君质于齐:首先从饮食起居说起,拉近与太后之间的距离,消除其戒备心;其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向太后为少子谋差事,做到同理共情;再次,采用类比策略说明“父母之爱子,宜为之计深远”;最后凸显“只有长安君质于齐,有功于国才会德以配位”的主旨思想。在《旧唐书·魏征传》中,魏征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来比喻国家长治久安需要深厚的德义基础,巧妙地避免了与唐太宗的直接冲突。在具体讨论君王改进方向,即“十思”时,魏征始终强调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要性,使得谏言易于获得认同。最终魏征以迂回战术构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论证,阐明了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从而使《谏太宗十思疏》得以采纳。
借助成语论语境,提高交际力。沟通除了涉及到冲突管理、谈判等专题,还涉及到跨文化沟通。与中华文化相比,英美文化总体属于低语境文化。所谓低语境是指,交流沟通主要依赖于信息传递而不是语境传递。“白纸黑字”“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都是低语境文化的体现,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春在花,如盐在水”“此时无声胜有声”等则是对高语境文化的注解。高语境文化,是因为农业文明的相对稳定性所致;低语境文化则是因为商业文明的流动性等因素使然。借助成语习语,有助于言简意赅地区别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从而给出“直截了当(To call a spade a spade)”的沟通方式。在低语境文化中,但说无妨。在高语境文化中,忠言逆耳。例如,扁鹊直接了当地指出蔡桓公身体有疾,而桓公讳疾忌医,遂病入骨髓、体痛致死。如果扁鹊采取类似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简雍“彼有其具”等高语境沟通方式,可能又会是另一番境况。
总之,借力传统文化解析沟通视窗,运用类比推理进行信息编码和解码,借助成语和习语解读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进一步拓展管理沟通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成果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jxcgj358)。
文章系安徽省管理沟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kcsz02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