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六力”,将“思政引领力”置于首位,足见“思政引领力”的重要地位。“思政引领力”主要包含“思政”“引领”以及“力”三部分,从教育的角度剖析,“思政”意指思想政治教育,即引领人朝着思想、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巡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 ...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契合,意为两相符合。不同事物的契合性就是一种先在的共同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全过程中的贯穿作用。他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同时,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也进一步明确了教 ...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 ...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聚焦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大思政课”与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的结合,思政课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为视域,展露新时代大国的“形象定位”;以习近平文 ...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 ...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理念和实践旨向。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 ...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并多次强调思政课“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现实性是思政课永葆生命力的关键,依托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是推进思政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到二〇二九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